当前位置 :
委员风采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托起群众致富梦
发布日期:2015-11-17 11:55:14 来源: 点击次数:0

作为合作社理事长,他勤劳能干、争做表率;作为县政协委员,他履职尽责、为民代言,他就是佛坪县教场坝村村民苏沭名。20多年来,他艰苦创业,不畏艰难,跌倒后爬起,失败后续行,他凭着智慧和坚毅,带领着乡亲们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矢志不渝谋发展

苏沭名今年47岁, 1989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在佛坪县轻机厂、副食加工厂做销售,1994年因企业改制,下岗回家务农。由于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尽管辛勤耕耘,微薄的产出也仅能糊口,经济上时常捉襟见肘。不安于现状他,在自家的100亩荒山上动起了心思,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大片的柴山变成整齐划一的板栗园、枣皮园,他还尝试着种植黄姜、桔梗、党参、天麻等中药材,在门前院坝的池子里养起了娃娃鱼。

偶然的机会,苏沭名发现群众上山采挖野生苍术卖钱,通过了解,原来是市场上苍术开始走俏,干过几年销售的他隐隐觉得栽培苍术能挣钱。于是他尝试着把野生苍术移栽到自家的川地上,由于不懂技术,苍术成片死亡,满地的杂草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笑谈。事业的失败和群众的风言风语并没有打消他发展苍术的决心,2006年,通过自己查资料,得知湖北英山县苍术产业发展的有声有色,产品供应出口,苏沭名风尘仆仆直奔英山取经。看到当地苍术种植户家家住洋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便筹划着大干一场,通过查资料,上山观察野生苍术生长习性,他开始在自家板栗园、山茱萸园里繁育野生苍术,通过反复实验,几年下来,他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沙质土壤的苍术种植技术。眼看着产业一步步走向正轨,孰知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8.30”洪灾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梦想, 20余亩黄姜,10余亩苍术被泥沙掩埋,借款和贷款全部打了水漂,下山途中苏沭名不慎滑倒,随身携带的镰刀割断了右腿的肌腱,天灾人祸同时袭来,一向坚强的汉子万念俱灰。事后妻子极力劝阻苏沭名继续发展苍术产业,但千辛万苦才摸索出栽培技术,苏沭名怎么也不甘心放弃,他耐心说服了妻子,筹划着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成立协会惠桑梓

2009年,第十六届杨凌农高会上,苏沭名认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中药材种植专家龙海洲教授,龙教授深入浅出的分析,进一步坚定了苏沭名种植苍术的信心。随后,经朋友介绍,苏沭名联系上了深圳一家药业出口公司,该公司大量采购苍术。通过主动接洽,邀请公司技术员前来考察并取样化验,初步达成了收购协议。辛辛苦苦种出的苍术不愁卖了,苏沭名一下子嗅到了巨大商机,想到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的相邻,大多依然生活贫困,缺少致富门路,他成天琢磨着怎样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苏沭名牵头成立了佛坪县长兴苍术苗木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每到种植关键环节,苏沭名总是不厌其烦到各种植园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自己的产业只能抽空打理,还特意雇请困难村民除草、采挖,仅雇工工资每年支出20万元以上。为帮助困难群众发展苍术,他低价赊给种子、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在他的帮扶下,塘湾村村民周冬明苍术产业连年扩大,去年创收10万多元成为示范大户。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目前辐射带动本县及洋县、城固、留坝、汉阴等地60余户社员,种植苍术400余亩,产值 180余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未雨绸缪探新路

苏沭名经过多年的学习探索,形成了一套发展农业产业的新模式。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他在板栗园、枣皮园里进行林药套种,在川地里发展苗木繁育,目前有山茱萸、七叶树、红豆杉等苗木47亩,价值100余万。脑子灵活的他,又摸索着种植重楼、黄堇、白芨等中药材以及雪莲果、猕猴桃等时令水果,并成功注册了“添花山”牌商标。谈到对未来的憧憬,他信心满满,他希望合作社能够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之路,希望有一天能够建成苍术规范化种植基地,并对苍术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由于在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方面的优异成绩,2013年苏沭名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作为委员,他积极借助历年县两会及政协座谈会、提案征办会等平台,就中药材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饮水安全等方面积极传递民声、阐述观点、建言献策,2015年两会期间,苏沭名作为委员代表在县政协八届四次全会上作了《规范零星建筑垃圾倾倒点确保市民饮水安全》的大会发言,引起全体参会人员的高度重视。同年,他牵头撰写、提交的《加强水源保护确保市民用水安全》的提案,被作为年度重点提案交有关部门办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上一页: 草木知心的政协委员
下一页: 佛坪政协委员邓泽忠的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