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视察调研
关于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2017-12-07 17:06:14 来源:县政协办 点击次数:0
 

关于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情况,推动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度。10月25日,县政协主席鲁晓芳,副主席祝国安、柯明贤、刘品德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在县政府副县长史联合的陪同下,在县美丽乡村办的支持配合下,先后深入沙窝村、三教殿村、银厂沟村、耖家庄村,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自2014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三农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和措施,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美丽大县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与 “迎接高铁开通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示范试点县等工作有机结合,全面布局,聚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健全组织机制,明晰发展目标任务。县、镇两级均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部署推进各项工作。制定出台了《佛坪县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美丽乡村建设技术指导细则(暂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细则;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62万元,先后编制了42个建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

     (二)注重示范引领,着力打造特色亮点。坚持抓点示范、统筹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截止2016年先后已建成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市级旅游精品村2个、市级示范村4个、县级示范村5个;今年进一步统筹整合资源资金,重点抓了龙草坪、谭家河、东岳殿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教场坝、肖家庄、耖家庄、廻龙寺、孔家湾、西华村6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加快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树立了样板,同时也为发展全域旅游增添了看点。

      (三)聚焦环境整治,镇容村貌有效改善。一是以实现“清洁乡村”为目标,在全县集中开展了以整治“五象”、清除“五堆”、杜绝“五乱””、治理“五污”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活动,并在环县城、西汉高速公路连接线、108国道、三陈路、秧岳路等沿线连片重点区域实施“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四清”(即: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整治 ,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改观。二是以道路和村庄绿化为重点,持续开展植竹增绿工程。全县造林绿化8500亩,绿化植竹4万株,实施旅游道路植竹绿化22公里,高速引线植竹绿化16公里,108国道两侧绿化树木栽植、补植5公里,建设绿化景观平台5个。实施村庄绿化22个,新增绿化树木2.97万株,新增绿化面积6.43万平方米,农户庭院新修花池756个3724平方米。三是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筹资1610万元对全县农村至今仍居住在C级以上土坯房而从未享受过国家建房任何惠民政策,且仅有一处住房的890户农村土坯房进行全面改造。开工建设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转运站1个,污水处理站7个。通过政府采购,为部分镇村统一配备了勾臂式垃圾车、人力垃圾收集车、垃圾桶等保洁设施,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四)完善发展要素,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坚持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全县有线数字电视接入4900余户,“户户通”接入1021户,建成WIFI点159个,建成农村应急广播11处,建成45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并全部对群众免费开放,积极采取小品、放映数字电影、图书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精心实施西岔河重点镇文体中心、袁家庄街道办事处东岳殿村综合文化中心等文体惠民工程;认真落实低保、五保供养、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化水平明显提升。

     (五)发展集体经济,夯实群众增收基础。按照整县脱贫的总体部署,依托农业产业脱贫引导资金、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等涉农财政资金,紧抓“一旅二养三药”产业项目,指导各村注册登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44个,组建产业发展、工程建设、公益事业、土席服务队等一园四队174个。同时对全县44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下达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320万元,保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及时启动运营。积极引导全县具有产业发展能力的865户产业脱贫对象全部入园入社抱团发展一个产业,通过106个经营主体带动,协同抓好产业项目实施,实现了户户有增收产业。截止目前,在产业引导资金和其他整合涉农资金扶持下,全县产业脱贫户共计种植天麻和猪苓6.32万平方米、适生中药材640亩、魔芋381亩、猕猴桃670亩、发展袋料食用菌102.5万袋,养殖中蜂4842箱、土鸡3.86万只、冷水鱼1.9万尾。

      (六)强化考核投入,力促建设任务落实。坚持推行领导包抓部门联建制度,每年把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镇办和相关县直部门单位,并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制定评分标准,细化评价指标,全面夯实工作责任,同时多渠道强化资金保障。三年来累计整合涉农资金4.27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引导社会资本和群众投资1000多万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规划不够完善,执行不够严格。一是个别镇村对规划编制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内涵和区域自然特色,要么规划宏大,很难实现;要么规划简单、粗枝大叶,缺乏长远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在规划执行过程中,面对部分群众不支持、征地拆迁难等问题,个别镇、村在落实执行时存在变通处理现象,随意改变、调整规划,工程项目绕道走;同时相关部门在实施涉农项目建设过程中,相互沟通衔接不够,各行其是,未充分发挥出规划的作用和效果。

     (二)群众参与主动性不强,资金制约有待突破。群众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上热下冷,存在“政府做,群众看”的现象,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同时美丽乡村建设面广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除了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外,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建设进度。

      (三)产业培育有待加强,自我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农村新型产业比较单一;农业产业培育的大户数量不多,而且规模不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不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仍然迫切而艰巨,美丽乡村建设尚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支撑。

      (四)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建设成果巩固难。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而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整治、轻巩固,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成后缺少管理和维护,随意破坏损毁;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作用发挥不够,存在闲置现象,特别是部分镇村修建的公厕、配备的环保设施以及文化体育健身器材等发挥作用较小;同时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没有形成常态化,上面检查了就突击抓一下,不检查就忽视了,没有完全达到成果巩固持久化,从而影响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五)工作力量薄弱,抓总协调难度较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设任务繁重,需要全县一盘棋,共同参与。县美丽乡村办和县委农工部是两套机构一套人马,由于人员少、工作力量薄弱,致使在牵头抓总、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方面力不从心,加之乡村办掌管的建设资金较少,导致部分项目难以有序衔接,资源力量难以高效整合。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布局,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放眼长远、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镇村地理风貌、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着力凸显个性特色,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切实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档次和水平。二是严格执行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决防止破坏规划、随意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同时要强化建设监督,督促规划和建设完整合一。

      (二)加强资金整合,多途径破解资金难瓶颈。一是用足用活党对农村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继续加强整合有关部门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发挥集成优势,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二是财政预算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基金,保证资金投入持续性;三是要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抓好项目策划包装,积极向上申报各类项目,最大程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通过“一事一议”、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等方式,引导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现代休闲农业,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三)壮大特色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动力。一是巩固管理好传统产业,实现长期发展;二是通过大户带动,或采取创办、领办和招商引资等方法,做大做强1-2个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或经营实体,引领群众发展增收;三是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围绕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仿古文化、林果采摘、花花世界等集中打造3-5个个性化美丽乡村,作为两日游的景点;四是进一步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及服务指导,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管理经营的新模式,不断壮大电子商务发展,保持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有持续生命力。

     (四)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一是要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利用召开会议、广播电视等载体,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不断深化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深入开展“明理、感恩、自强”教育,引导群众培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同时要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等制度,强化村民自治作用,努力使群众从“要我美丽”向“我要美丽”转变,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建管并举,探索建立相应的管护体制机制,用制度规范行为,做到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管护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维护好,进一步巩固提升建设成果。三是继续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扮靓美丽乡村。扎实开展以“治理五乱”、实施“五清”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镇村对人口集中区域和主干道组建保洁队伍,分区域、片区、路段,确定专职保洁人员进行保洁,并将保洁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实行绩效管理;对农户房屋周围的环境卫生“三包”和评比奖励制度,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大力实施“绿色村庄”建设,达到“应绿尽绿”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同时对农村已建立的公厕、配备的环保设施,要及时投入使用,避免出现闲置浪费现象。

    (五)加强统筹协调,凝聚美丽乡村建设合力。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确保建设项目不重复,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社会效益,形成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进一步充实县美丽乡村办的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其牵头抓总的统领作用,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序高效推进。

上一页: 关于对迎接高铁开通全县旅游接待准备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下一页: 关于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